协会动态

服务于行业自律·维权·发展

民间借贷金额达300万需备案,这份8月1日起实施的《条例》你需要了解

2020年06月08日



在疫情期间,“云经济”趁势而上,直播行业找到新机遇,“直播+电商”产业迎来繁荣。


电子商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,消费者的网上消费习惯正在形成。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,截至2020年3月,中国有7.1亿网购用户和2.65亿电商直播用户,分别占在线购物用户的37.2%和直播用户的47.3%。


直播带货推动了在线消费。为了推广地方特色农产品,许多地方官员改变了传统的政府服务模式,改变思维。在新媒体的帮助下,他们已经进入现场直播室,为当地企业和产品服务,数字化赋能推动当地发展,赢得了许多好评。在官员直播带货期间,也应注意法律风险,以确保服务不会因法律问题而打折扣。






是否违反《广告法》第9条


有人认为,官员直播带货违反《广告法》第9条规定。


先看看《广告法》第9条规定:


“广告不得有下列情形:(一)使用或者变相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、国歌、国徽,军旗、军歌、军徽;(二)使用或者变相使用国家机关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或者形象;(三)使用“国家级”、“最高级”、“最佳”等用语;(四)损害国家的尊严或者利益,泄露国家秘密;(五)妨碍社会安定,损害社会公共利益;(六)危害人身、财产安全,泄露个人隐私;(七)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;(八)含有淫秽、色情、赌博、迷信、恐怖、暴力的内容;(九)含有民族、种族、宗教、性别歧视的内容;(十)妨碍环境、自然资源或者文化遗产保护;(十一)法律、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情形。”


该条规定,广告不得“使用或者变相使用国家机关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或者形象”。


这条规则可以应用于官方直播活动吗?笔者认为,在法律法规不禁止地方官员现场搬运货物的情况下,官员现场搬运货物的活动与商业广告应区别对待。


目前,官员们通常是为当地农产品带货,组织方是政府。严格地说,官员现场送货是一种政府事务,是一种政府服务和公共福利服务行为,而不是一种商业行为。从工作的角度看,它是服务形式的创新,是政府职能下沉的具体表现。从促销的背景来看,正是因为防疫的大背景,一些农产品滞销,影响了当地农民的利益。为了扩大销售渠道,地方政府结合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,代表政府推广地方产品。受益者是广泛的当地农民和加工企业,直播行为具有公益性质。


因此,虽然还不能对官方直播做出具体的定义,但它的行为仍然不同于《广告法》中的商业广告行为。参与直播的官员行为,不是受商品经营者、服务提供者委托授意的广告发布、代言行为。


此外,《<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>实施办法》第14条第1款规定,不得参与“有偿中介活动”。根据解释,"有偿中介活动"是指通过为市场各类主体提供信息、介绍业务、开展咨询等而收取钱财的活动。官员现场运送货物是一项政府活动,不会向企业和商人收钱。因此,它不属于“从事有偿中介活动”。




“官员直播带货”风险防范


虽然官员现场送货不同于商业广告,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,因为这涉及到现场送货平台、商家和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,可能导致产品质量和退货权益保护问题。官员们应该意识到采取积极措施来防止商品现场直播中的法律风险。


1、不直接代言具体公司、品牌


官员直播带货形式由政府组织,与电子商务平台合作,官员不应直接参与由电子商务平台单方面组织的直播带货活动。要将该活动定位为政府活动形式的创新,它不从属于直播平台和商家的商业活动,直播应该反映活动的公益性质。


官员应尽量避免在现场直播时为特定商品带货,并从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角度推广当地产品,而不仅限于某个企业或品牌,避免强调企业名称和商标标识。


官员直播带货,其目的是要推介本地产品的整体形象,直播中介绍本地龙头企业产品时,也要注意将其置入本地产品整体推介中,不可偏废,注意平衡。可以着重介绍本地农产品整体的产量数据、质量、政策、生产模式,充分挖掘优质产品资源,提升本地特产的公信力和品牌影响力。


在现场直播之后,除了政府宣传和新闻宣传之外,要提醒特定企业、商家不能再使用官员形象,官员的形象不应出现在产品包装和广告中。


2、防止“翻车”


从法律上讲,在现场直播中带货的官员和商业广告代言人的特征是有区别的,但他们推销的产品涉及产品的质量和随后的产品和服务,其行为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和产业发展的前景。因此,现场直播带货的官员应该注意与商业广告代言人进行比较,他们的首要注意是根据事实来推广产品。


《广告法》广告发言人应遵守《广告法》 《电子商务法》的相关规定。广告代言人“带货”只能带来他们用过的商品、受到的服务。一旦确定推荐的产品是假冒伪劣或质量不合格,广告代言也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。在促销活动中,官员不得捏造或夸大商品的性能、功效、销售状况和荣誉,不得误导或混淆商品的来源、质量、规格、成分和价格等,不得推广未经批准或严格监管的商品。


直播前,官员最好与产品制造商和供应商就推荐产品进行沟通,充分了解产品的基本信息、销售数据、专利信息、使用效果等内容,规范直播过程中的产品描述,客观公正地评价推荐产品,避免虚假宣传的后果。应当告知消费者可能危及人身、财产安全的产品,并采取措施防止危害的发生。同时,所提供产品的质量、性能、用途、价格、产地和有效期应与直播期间推荐的相同。


3、远离药品、保健品推介


官员现场直播期间,应严格禁止宣传药品、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,这是极其危险的。


根据《广告法》规定,广播电台、电视台、报刊音像出版单位、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以介绍健康、养生知识等形式变相发布医疗、药品、医疗器械、保健食品广告。


4、推广食品不得涉及疾病预防功能


食品类产品是官员直播带货活动中常见的产品。官员在推广本地食品类产品时,一定要严格把握语言的尺度。不要做虚假宣传,不得涉及疾病预防、治疗功能。


根据《食品安全法》规定,食品广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合法,不得含有虚假内容,不得涉及疾病预防、治疗功能。在广告中对食品作虚假宣传,欺骗消费者,或者发布未取得批准文件、广告内容与批准文件不一致的保健食品广告的,依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》的规定给予处罚。


结语


直播带货形式新颖,潜力巨大。地方官员直播带货,虽然区别于商业广告行为,但因其以官员身份为本地产品和服务做背书,一旦产品出现质量、食品安全问题,将损害政府形象。为确保为民初心落到实处,有关部门应研究制定相关政策规定和法律法规,进一步明确政府与相关职能部门、直播平台、商家等主体的权利义务,规范多方主体之间的关系,避免权责不清、职能错位、关系边界不明引发矛盾纠纷,切实维护官员直播带货的公益性与公信力。


返回列表